特朗普火速离开英国,临走前送给普京19个字,中方的一番表态斩钉截铁:敢动手必将反制
据报道,前不久,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了对英国的访问,登上“空军一号”启程返回美国。正当机舱内的记者们围绕俄乌冲突展开提问时,特朗普冷静地回应了一个关乎全球安全的重大问题:是否应该停火。特朗普表示,停火“时机尚未成熟”,但他随即补充道:“若需我出手,必将采取强硬手段。”
这一次,特朗普又在全球事务中施展了自己的“策略”,试图通过俄乌冲突这个舞台,推动针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制裁。这一系列强硬表态背后,隐藏着特朗普的政治算计与外交野心。要知道,特朗普不仅仅关注着俄罗斯在冲突中的角色,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够影响俄乌冲突进程的国家——特别是中国与印度。
特朗普的言辞似乎一如既往地强硬。在英国之行结束时,特朗普公开表示,美国希望通过西方盟国的共同努力,进一步制裁俄罗斯,而这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俄罗斯本国经济的打击,特朗普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“关键玩家”。特朗普明确表示,要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惩罚来推动俄乌停火。
具体来说,特朗普要求G7以及北约国家对中国征收50%-100%的关税,这一提议的核心在于中国和印度仍然在大规模购买俄罗斯石油。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:只要切断俄罗斯的经济来源,俄罗斯在冲突中就没有继续下去的资本。而通过加大对中印的关税,这不仅能削弱两国的经济,也能让他们在俄乌问题上做出“更多让步”。
特朗普显然是想通过施压欧洲国家来牵制中印,但现实却不如特朗普所愿。尽管他大声疾呼,要求欧洲和北约成员迅速行动,反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,甚至威胁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,特朗普将“放弃”对俄罗斯进一步制裁的机会。然而,欧洲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。
展开全文
面对特朗普的强硬要求,欧洲的态度并没有明显转变。欧洲各国并没有像特朗普所期待的那样,积极响应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的提议。尤其是考虑到俄罗斯的能源供给对欧洲的一些国家至关重要,许多欧洲国家都在为如何应对俄罗斯制裁而踌躇不前。尤其是在冬季即将来临之际,能源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关注的议题。
日本的态度也同样明确:拒绝成为特朗普“外交攻势”的替罪羊。日本近期公开表示,面对美国的施压,他们不会在俄乌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政策。日本并不希望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,继续与中印对立,而是倾向于通过外交渠道来解决问题。
从这一点看,特朗普的战略显得有些孤立无援。虽然他企图通过挑起全球对中印的经济制裁,迫使它们在俄乌问题上站队,但面对欧洲和日本的观望态度,特朗普的算盘显然并没有奏效。
面对美国的指责和施压,中国方面迅速作出回应。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相继发声,对于美方要求G7及北约对中国征收50%-100%关税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:“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、能源合作,完全合法。美国的做法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,严重破坏国际经贸规则。”他强调,美国以“涉俄”为由对中国进行经贸限制,不仅是对中方正当权益的侵犯,更是对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稳定的威胁。
商务部也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提出了强烈批评,称“美方意图胁迫其他国家对中国加征关税,以此推动中方在俄乌冲突上施压,实际上是对中国的经济攻击。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,中国绝不会屈服于这种“次级关税”,并且在确保自身权益的前提下,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反制。
这一系列的强硬回应,无疑是对特朗普及其政府的直接反击。中国显然已经准备好面对可能的经济冲击,并在外交上加强了反制力度。这一举动表明,中国将坚定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,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以“俄乌”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进行干预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