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不太重要,事情才重要
很多人有过办事的经历,在办事的过程中求人,就认为人很重要,尤其是掌握权力的人很重要。其实人不太重要,办的事情才重要。
办事过程中求的人手握权力,可以帮助别人很顺利地办成一件事。但这个人只是占据了一定的好职位,拥有一定的权力,才变得重要起来,倘若换了一个人,同样占据这一个位置,同样拥有一定的权力,这个人也就变得重要起来了。假如换了一个机器人,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操作,也站在这个好职位上,也就拥有了一定的权力,变得重要起来。重要的是这个好职位和权力,而不是这个人。但人们办事就必须找这个人,而且要征得这个人的同意,才可以办成事。于是一些人就要贿赂这个人,给这个人一些古玩字画,给他一些钱财,或者请他吃饭,把他哄高兴了,把他搞定了,这个事情就办成了。倘若这个人的权力分散开来,分散到十几个人的手里,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就办不成事,那么搞定一个人容易,还是搞定十几个人更容易呢?
重要的是岗位和权力,而不是掌握岗位和权力的那个人。但人们办事的过程中要搞定掌握岗位和权力的那个人,就等于搞定了重要的岗位和权力。人的寿命是有限的,只能在有限的几十年内去工作,掌握一定的权力。官员手握权力,但也只能在有限的几年吃权力的红利,等到退休之后,就没办法享受红利了。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,资本已经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,把每一个岗位都空出来,让人们去竞争。几乎所有人都成了资本雇佣下的人员,可以被随时替换。因为人的寿命有限。如果一个人掌握的权力过大,又弄了很多隐私,一旦他死掉之后,这个职位就会出现很大的危机,新上任的人不知道他是怎么办事的,也不知道他有多少隐私。职位在交接方面出现很大的漏洞,甚至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。而在资本和权力的运作之下,很多岗位都可以让不同的人来任职。一个人从岗位上退下来,另一个人就赶快补充上去,中间交接不会出现太大的漏洞。即便出现了很大的漏洞,也不会有人声张。尤其是在官场上,官员退休之后,或者转到别的地方去做官,任上的亏空并不会被曝光,即便亏空上百亿,也没人说什么。新上任的官员会继续发展本地经济,不然只是还前任官员的欠账,就会弄得本地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,甚至出现负增长,官位也就保不住了。
展开全文
谁来做官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做官的人能否发展本地的经济,而地方政府欠债到底多还是少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,经济发展能否获得上级的认可。俗话说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”,在官场也是如此。官场是铁打的,而官员如流水。职位就那么几个,谁来担任都是一样的,效果差不多。永远不会让老百姓做官,让官员为老百姓服务,而是让老百姓永远失去话语权,不断从民间吸取财富。至于官员清廉还是贪腐,老百姓是没有话语权的,也不可能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。甚至老百姓根本没有见过官员的面,不知道官员叫什么,也不知道官员搞了哪些举措。找官员的人要办事,而不是要认识官员这个人。但要办事就必须认识官员,也必须把官员哄痛快了,不然就办不成。看似人很重要,其实最终的目的是办成事。所有的人都在事情里面打转转,叫做“事在人为”。
岗位的设置就有这方面的考量,不管是好的岗位还是差的岗位,都有人在岗位上任职,也都有人在工作。岗位不变,而岗位上轮换的人却在变化。俗话说“一朝天子一朝臣”,变化的也只是人员,而整个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没有变化,社会的秩序也没有变化。不过变了皇帝和各级官员而已,官职的名称变化了,政策大多没什么变化,而官员管理的事情也大多没什么变化,叫做“换汤不换药”。如果按照统治阶级的说法就叫做,“祖宗之法不可变”。朝廷已经形成了,究竟谁来做皇帝谁来做官员,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人员说了算,老百姓无从置喙。老百姓只是希望过上好日子,至于谁做皇帝谁做官员,他们一概不关心。可是,这样朴素的愿望却在很多朝代无法实现,因为老百姓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。这种剥削的逻辑始终存在,而官僚系统也没有多少变化。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,只是变了人而已。
或许,历史总是在重演,总是在重复先前的事情。人变了,事情没变。办事的人只能专注于事情本身,却不得不受到权力系统人员的胁迫,要先摆平一些人员,才能达到办事的目的。但事情永远比人重要,因为人员可以置换,甚至任何人都可以被置换,而市场却没有变化多少,始终得有人来办。即便是伟大人物,去世之后也不会引发多大的动荡,因为后代的伟大人物又出现了。而塑造伟大人物的机制和心理仍然存在,也就把这种塑造变成一件事情,始终都会有人去做了。制造与维护权力系统的事情,也始终有人去做了。
评论